一 、个人独资企业的定义:
百科解析 :
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个人出资经营,归个人所有和掌控。由个人承担经营风险和享有全部经营收益的企业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》规定;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组织,所以不具备法人资格,因此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不能出现“公司”字样。
优点介绍 :
个人独资企业在设立与解散程序简单
经营管理灵活性强,投资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确定经营策略和决策,比较适合初创者或自由职业者对外承接业务。
可注册经营范围广,普遍是适应目前国家号召的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现代服务业及其他行业。
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不能出现“有限”,“有限责任”或“公司”字样。一般普遍是“中心”,“XX工作室”等。
二 、个人独资企业的纳税方式:
政策依据 :
《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》(国发〔2000〕16号)规定,自2000年1月1日起,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,其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,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、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》的决定【2018年主席令第九号】,个人独资企业账目比较健全、核算清晰,需要查账征收个税。按照“经营所得”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(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、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),适用5%-35%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,税负较重。
缴纳税种:
生产经营个税:5%-35%;(按照五级累进制征收)
增值税:3%;
附加税:0.33%或0.36%;
征收方式 :
查账征收;
一般是针对会计制度健全,能够清晰核算成本与利润的一般纳税人;
核定征收;
一般是针对会计制度不健全,无法核算成本与利润的小规模纳税人;
三,个人独资企业在税务筹划中的意义:
假设一名自由职业者年收入450万元(月均37.5万),如果是以自然人身份接业务的话,是要按照劳务个税20%-40%三级征收个税的。我们通过个税计算器可以看到,扣除速算后,他适用的是40%这一档个税税率,每月需要缴113000元,一年下来将近136万。
假设自由职业者成立了个人工作室,一年开票额是450万元,核定征收税率是5%(深圳个独应税所得率按照5%核定),那么需要缴纳:
①增值税税金:450万÷(1+1%)×1%=4.46万
注:疫情期间(截止2020年12月31日),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为1%
②附加税税金:4.46万×12%=0.53万
③个人所得税金:450万×5%×20%-10500元=3.32万
总税金:4.46+0.53+3.32=8.31万
综合税率:8.31÷450=1.85%
我们通过计算发现,当自由职业者将接业务的主体从自然人身份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,用个独对外承接业务,个人独资企业税负率只有1.85%,远远小于劳务个税的20%-40%%,总的税负成本也下降了将近130万!
四,深圳个人所得税下调及核定征收的官方宣传:
五、个人独资企业申报经营所得后,将剩下利润打到投资者的账户还需缴个税吗?
六、个人独资企业税务筹划须知的风险
1.从政策本身看其风险
政府出台类似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这种惠企惠民的政策,其作用主要有四:
提升第三产业(现代服务业)的发展;
规范税务征收市场,利于税务部门征税,营造更好更惠企的营商环境;
鼓励更多有才艺,有技术,有想法的自由职业者轻税负去创业;
缓解就业压力,带动更多就业岗位;
所以政府出台这种政策,是有出于政府或经济的全盘发展。其作用肯定不是给我们乱用的。当我们去制定一个方案,但是这个方案出现了问题,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,那么这次税收筹划是失败的,由于我们没有准确把握政策,政策模糊,我们没有很实际的考虑政策的执行性。
2.从企业角度来分析
个人独资企业税收筹划,是利用“个人独资企业”个人经营所得税“核定征收”的办法,使得企业在没有或缺少进项成本的情况下,依然享有较低税负。关键就在于“核定征收”。类似深圳个人独资企业应税所得率核定为5%,实际税负率确实真的很低。
轻税负,严稽查” 就是对我们认知度的考验。很多地区对于核定征收也是有所缩紧的。对于个人独资企业的优惠政策,是不能被滥用的,这是税收筹划的前提。此外,各地的优惠政策,也不是一成不变。个人独资企业的核定征收期限可能是一年一核,也可能是半年一核。
企业在面对各种有关“节税”的广告宣传时,要保持审慎的态度。不要被所描述的“洼地”,“低税率”所吸引而无法自拔,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,做好前瞻性设计,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。企业享受到了优惠政策,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合法以回报,同时多保持沟通掌握政策动向,做正确的经营活动,主动从自身出发,防范风险。
最基本的四点必须要做到的:
合同流
资金流
业务流
发票流
3.从税筹机构角度分析
我碰到很多客户过来询问最多的是:“深圳个独最低多少税率?”;“办理时间多久”;“稳不稳定?“;”你们怎么收费?“...居然没多少客户来问关于风险问题的。这是我感觉到比较可怕的一件事,只是一味寻求低税率,却忽略了政策的主导者-税法。
欢迎大家留言!!!